查看原文
其他

【馆藏菁华】情系桑梓教育篇




前言


为了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,有效避免因人群聚集可能带来的传染风险,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经研究决定,江门市博物馆(陈白沙纪念馆、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、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旧址、钓台故址)已暂停开放,开放时间另行通知。

虽然我馆当前处于闭馆中,但广大观众足不出户,依然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我们提供的文化服务。

现在,我馆将通过官微推出我馆馆藏文物介绍,与大家分享五邑华侨文化背后的故事。










20世纪初期,五邑侨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,由华侨捐建的中小学达到100多所,学制健全,课程先进,男女平等接受教育。其中,加拿大,美国华侨出资建设的台山县立中学(今台山一中)为当时全国的一流学校。从村到镇再到县,形成了图书馆网络,书室遍布各村;司徒氏家族和关氏家族旅居美、加的乡亲在开平赤坎古镇捐建的图书馆,成为上世纪20年代中国家族图书馆的楷模;香港同胞冯平山先生在新会会城建设的景堂图书馆,是中国兴建最早藏书量最丰富的县级图书馆。开平荻海风采堂祠校合一,中西合璧,气势雅典。学校多,图书馆多,是五邑侨乡的一大特色。
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q3071soz6z9  

中央电视台栏目《国宝档案》 对台山一中的介绍

出洋谋生的华侨也十分注重文化教育主要原因有两个:

一、由于文化传统、生活习惯与居住国有差异,所以面对异国文化,华侨更加偏爱祖国文化,也希望他们的子女可以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,并加以继承和发扬;

二、早期出洋的华侨大多由于家境贫寒少受教育或者未受教育,他们在海外从事着筑路、淘金、餐饮、理发、洗衣等繁重的工作。生活的卑微,地位的低下,再加上种族歧视和语言不通,使得他们感受到没有文化的切肤之痛。

对此,华侨纷纷出资出力,在海外,集资兴建华文学校以供子女读书,在海内,积极捐款倡办学校,为祖国家乡培养人才。早在1905年,数百位伍氏华侨在台山兴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所华侨捐建的小学——成务小学,开创了华侨建校先河。多年来,分布在世界各地122个国家和地区的五邑华侨为家乡的教育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,发达的教育事业为侨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。

而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,就珍藏着这批见证着华侨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文物:

部分馆藏文物展示

1915年创建荻海名贤祠学堂征信录(馆藏)

纵25.9厘米,横15厘米,厚0.7厘米,纸质印刷本。征信录内详细记录了有关修建荻海名贤祠学堂的捐款、开支等情况,荻海名贤祠堂,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,荻海风采堂。始建于清光绪32年(1906年),民国3年(1914年)竣工.是开平、台山两地余姓族人纪念他们的祖先北宋名臣余靖而修建的.

荻海名贤祠堂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,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,总面积5364平方米。它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,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,结构严谨,瑰丽宏伟,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。

祠教合一是荻海风采堂特色之一。余姓在风采堂办学校,始于前清末期,最早办有钟英、髦秀两间小学堂。名贤余忠襄公祠建成后,钟英小学随即搬入,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,又创办开平风采中学。《荻海名贤余襄公风采立学碑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吾意莘莘学子远近偕来,朝弦夕诵于名贤俎豆之旁,当有感被流风,激发才智,奋起为国家民族效者。”碑记中是对在宗祠读书的学子殷切期望,并相信在先贤精神熏陶下,发奋学习,掌握知识,将来为国家、为民族效力。2019年荻海风采堂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1940年台山县立师范学校聘请雷启贤先生为专任教员兼班主任的聘书

1942年关超常的开平县立中学初中训导证书(馆藏)

1943年李彦传的台山县立中学校高中毕业证书(馆藏)




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

关注江门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

请回到文章顶部,点击江门市博物馆 or 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


视频 小程序 ,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